小心使用三字箴言 (10)部屬須要「教導」時,不一定得用「教訓」的方式。姑且不論上司或部屬,任誰都不喜歡被別人教訓,上司尤其明顯。要是你無法與上司或部屬暢所欲言,恐怕已經陷入喜愛教訓人的泥淖而不自知了。 你當然清楚,與同事相處,尤其與上司互動,不可使用教訓的語句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有時一句無心的「口頭禪」,可能會壞了溝通的氣氛,甚至切斷了彼此進一步合作的橋樑。因為當你用「你懂嗎」作為說話的結尾時,或者用「你應該」當作與人溝通的開頭時,便已經悄悄埋下「衝突」的種子了。 你懂嗎/明示對方的無知 「你懂嗎」這三個字,就像老師在問學生是否聽懂剛剛所教的內容一樣,瀰漫著一股教導的氣氛,有時還帶有教訓的味道。 與人溝通,不是在上課,更不是訓話,要的是平等與尊重及互惠,不應有尊卑的分別,或飽學之士對無知之徒的感覺,自然不能動不動就問對方懂不懂,卻又不給對方自由回答的權利。 舉例來說,甲很喜歡用「你懂嗎」當結尾,那天,甲告訴乙,「顧客永遠都是對的,因為會嫌貨才會買貨,『你懂嗎』?」乙沒有回答,甲隨即又說,「所以當顧客來向你抱怨時,你只管說會向上級反應,不要跟顧客辯,『你懂嗎』?」乙還是沒有回答,只是勉強的點頭,隨後快速離去,好像如釋重負,看得出並不是很自然。因為乙在當下說「懂」或「不懂」都不是,要是說「不懂」,難保不會自覺愚昧或駑鈍,或者讓甲感覺想挑戰權威,所以也只能「點頭」以求解脫。 你應該/暗諷對方的無能 「你應該」的含意更糟,如果你是長輩,那是倚老賣老;如果你是晚輩,那是目中無人;如果你是上司,那是仗勢欺人;如果你是下屬,那是愚昧無知。簡單來說,「你應該」不是教導,而是十足的教訓。 舉例來說,有天,單位的會計部門與採購承辦人對驗收的程序有歧見,因此一批貨品遲遲未能上架。起初,兩人的溝通還算良好,誰知會計主管竟來一句:「你當過總務,『你應該』知道如何驗收,怎麼會明知故犯!」承辦人立即翻臉,大聲回道:「我當過總務又怎樣,你們會計人員就是愛找人麻煩,誰不知道!」這麼一來,兩人吵了起來,而且愈說愈大聲,最後還得勞駕老闆出馬,這才平息了紛爭。 還有一個例子,單位裡有一位「你應該」女孩,腦海裡老帶著許多別人「應該如何」的念頭。那天,她提出的計畫不夠詳盡,所以企劃書上被主管寫上要她說明的字樣,她看到後竟然又哭又吼,說別人不瞭解她的用心,不分青紅皂白地亂寫,讓她很沒面子。隔天,她見人不打招呼不說,整個臉像要債似的,臭得像枯萎的樹幹,氣沖沖地跑到主管面前,大聲地說,「你是主管,『你應該』知道屬下的想法,『你應該』知道你的批評對人的影響,『你應該』了解屬下的心情,『你應該』懂得鼓勵部屬……。」離去前,還再度叫囂:「『你應該』私下跟我說,怎麼可以寫出來,害得全天下都以為我很不用心。」 對不起.謝謝你.你可以/緩和緊張 溫潤關係 溝通是心境的反射,良好的溝通是謙卑的態度與喜悅的心情營造出來的。為了有效增進彼此的關係,你可以常說「對不起」,或者多講「謝謝你」,要不就說「沒關係」,真的要提出建議,不妨委婉地用「你可以」。 好比說,上司對你有誤解,讓你很不愉快,當你滿懷怒意想建議他「你應該私下跟我說」時,不妨先深呼吸,調穩氣息,然後用「你可以」取代:「如果對我有意見,『您可以』私下跟我說,我一定會很感激您,並且詳盡地為您說明。」這樣的話,任誰聽了都不忍再責備下去的。 總之,當你不小心說出類似「你應該」這種毒語時,要記得立即修正為「我的意思是『你可以』……」,免得一張嘴,毀了長期經營的成果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- Dec 16 Fri 2011 09:27
小心使用三字箴言 (10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